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10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3、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二、教学重点
写一则日记,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三、教学难点
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四、教学过程
1、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⑴、联系本单元学过的《雷锋日记》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⑵、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⑶、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2、“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⑴、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几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⑵、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3、复习日记的格式
4、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5、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6、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答案: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答案;(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是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故事记述了聪明的农夫教育三个儿子改掉懒惰的陋习,规劝他们辛勤劳动、勤劳持家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辛勤的劳动创造,财富蕴藏在勤劳之中。
2、教材特点
教材中有三幅连贯的插图,形象生动,故事有情节,还有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述。指导学生听清楚,听仔细,记清要点。并在教室的指导下把故事叙述完整。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故事,记住故事内容;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讲得完整、清楚。
2、能在故事中积累下列词语:好吃懒做、担忧、沉甸甸、勤劳、幸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故事要点,有顺序地叙述。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中农夫的.“聪明”,领悟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
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能集中注意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听故事录音,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2、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
(1)专心地听,听清故事中的人物,听清楚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小黑板)
(2)边听边记下要点和重要的词语,帮助记忆。
3、听老师讲故事。(讲故事的速度要慢一点。故事资料见《教学参考书》)
4、讨论问题,回忆故事。
(1)故事里有哪些人?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根据书中插图和记下的词语一段一段讲述。
(2)相互交流补充。
(3)记住没有听清的情节,在第二次听讲时补上。
5、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或放录音。
(1)进一步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一边听,一边记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①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的?②聪明的农夫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他的孩子们学种地?③事情的结果怎样?(出示小黑板)
(2)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可按问题讲一段停一停,让学生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6、指导学生讲故事。
(1)刚才,我们是一直在听故事。记故事,我们现在开始学着讲故事,先讲完整,再讲生动。
(2)分段讲述指导。
①第1段。故事的开头。
a、讲出农夫的担忧。讲他的心理活动。(三个孩子都看不起种田人,不愿学干农活,整日好吃懒做。农夫担心自己老了,这三个孩子没法活下去。)
b、讲出农夫临死前的嘱咐。讲述时应语意深长,应沉重。
②第2段。故事的发展。
a、农夫死后,兄弟三人是怎样去挖财宝的?
b、他们找到财宝了吗?他们怎么想?
③第3段。故事的高潮。
a、农夫的儿子们是怎样培育麦子的?一年以后,麦子长得怎么样?
b、农夫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④第4段。故事的结尾。
农夫的儿子们明白了什么?
(3)逐段讲述,互相讲评。
7、学生各自试讲故事。
(1)提出训练目标。
练讲故事:讲得完整、连贯、生动。
(2)让优等生示范一遍。再请愿意试讲的同学上台讲述。
(3)班级讲故事比赛。
①分小组练讲,按要求推选“选手”。
②选手上台讲故事。
③按“完整、连贯、生动”评价。
8、讨论。
(1)农夫的三个孩子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为什么说农夫“聪明”?
9、小结。
从听故事的方法和讲故事的要求两个方面作简要小结。
10、作业。
(1)把这个民间故事讲给大家听。
(2)讨论:你有“财宝”吗,你的“财宝”在哪里?
篇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愿望。诗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教学时,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美好愿望不容易理解,我要在课堂的叫许饿中多注重引导,及时点拨,发现学生思想活动的状态,更好的突破叫许饿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许多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领悟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扎实的做好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认的5个生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词句的训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美好愿望。
4.学习背诵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六一就要到了,有一些好朋友在一间漂亮的房子里庆祝节日,看……
课件演示:有一群不同颜色的眼睛,不同颜色头发的孩子在一起联欢。
猜猜他们从哪里来?那里什么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自己的联想。)
课件演示:猜到哪个小朋友,放大头像并注明来自国家。
2.他们有的来自富有的国家,也有的来自贫穷的国家,但是他们今天都平等的相聚在一起联欢,是多么的高兴!他们要和你们一起庆祝节日,你们愿意吗?
3.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今天,你们欢聚在一起,就是全世界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课件岩石:土中小朋友变成一朵朵花,扎成一束。
4.你能把“最美”的换个词语,使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从色彩图示入手,用学生感兴趣的鲜明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暗示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就像最美的花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联想空间,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同义词的训练,使学生不断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小组内读文
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把新发现告诉小组同学。(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新字)
想想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学生会联想到课件的演示,找到答案)
2.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冠”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组内交流中相互学习,优补差,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由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全文,找找哪节的内容有联系。
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所得。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把文章的结构,从这项练习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也能初步把握文章脉络。]
3.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喜欢的原因,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连好习惯,自由表达也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自我组织语言的能力,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
4.根据学生汇报不同部分,相应进行课文的理解,并引导读。
(1)汇报读第一部分(1、2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比喻句:把人们的眼睛比作星星亮晶晶。
训练:星星——亮晶晶太阳——()()——()
用“…像…一样…”说一句话。
(2)汇报读第二部分(3、4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花冠用来比喻什么?
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什么意思?
“各色各样的花,开满可爱的花园”怎样理解?
课件演示:照样子:各色各样——各()各()
试着按课文说一说:你的(),他的(),不管(),都是()。
背诵指导:记注重点词语和他们的大致顺序背诵会轻松一点!
[设计意图: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逐步理解课文铺好阶梯,培养学生连续思维的能力。]
(3)汇报读第三部分(5小节)并说明喜欢原因。
理解:比喻句:把孩子比作鲜花和花束。
孩子们是谁?课文中的你我他是谁?
作者为什么把这么多不同颜色眼睛和头发的孩子们比作花束?
作者有什么愿望?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升华。]
(4)小结:今天,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小朋友团结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上的所有孩子们都是平等的,理解作者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思维扩展
假如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同学或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回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道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五: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鲸)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习“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习有感情朗读前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习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习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边读边想白鲸是怎样获救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抓住“马上—立刻一动不动挤成群结队一边一边”等词语理解)
4、指导朗读:
5、6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气氛。7自然段要读出白鲸得救后,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鲸得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续编故事)
2、让学生汇报关于鲸的资料。
四、作业
读课后读一读中词语
五、板书设计
篇六: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通过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带来的愉悦,体会交际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请教”
1、师:同学们,今年寒假我准备去扬州旅游,我女儿让我回来时给她带点礼物。老师是大人,对小孩感兴趣的东西没有你们了解,现在想请教大家:我带件什么礼物比较合适?
2、学生为老师解答疑惑。
3、师:非常感谢大家!你们说的我都记住了,看来,请教他人的好处大着呢!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同学们也一定会像老师这样,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就得像老师这样,学会向他人请教。(板书课题:请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举一也
1、师:请教别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
2、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着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富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
3、师:同学们,录象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
用语礼貌,表示诚意,找准时机
5、师:同学们,看来平时在请教别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师和你们来个现场表演,看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课件出示:陈小莉家里近来发现了蟑螂,她不知道该怎样消灭它们,就去请教教科学的魏老师。
师:现在,我就是魏老师,你们就是陈小莉,快把你的问题向我请教吧,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6、师生表演“向魏老师请教”的片段。
7、同学们,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师请教的经过,你们觉得在请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8、生交流后,老师相机板书。
说清问题,注意场合
三、模拟情境,学习“请教”——反三之一也
1、师:看来请教别人还真是一门学问!生活中、学习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数学题不会做,心爱的飞机模型装不起来了,经常忘记带东西,邻居小朋友借东西不还……
课件出示:
(1)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我向班里记性特别好的小林同学请教怎样才能不丢三落四。
(2)邻居家的小朋友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我准备向班里的“智多星”李小奇请教。
2、师: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
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
四、联系实际,实践“请教”——反三之二也
1、师: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向别人请教。下面就请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你的好朋友们请教,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你解决?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沟通、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寻求解决(如还未解决,可课后向他人请教)。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向人请教的方法和注意点,还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真是收获不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别忘了请教别人;同时,更别忘了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2、师: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回家后,可以向家长或邻居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专业人士请教,相信你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篇七: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篇八: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
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篇九: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①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②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活动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民族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
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读书,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有无“就”字的不同,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
(1)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3、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1)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4、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讨论,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和老师。
b、“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的人。
c、这里的“我们”同时又是指包括我们同学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人。
三、感情朗读,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篇十: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习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过渡:就这样,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停地砍树,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渗透情感,拓展思维。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是让这些斧头给毁掉了一切。读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吗?
五、朗读全文,整体回顾。
最后,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文,认真地听录音朗读,记下故事的内容,回家后,讲给你周围的人听一听,让他们也学会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好,就让下面的儿歌,激励小朋友们当好环保小卫士。
植树歌 小树苗,栽地上 ,大地变得很漂亮,保水土,挡风沙,空气新鲜人健康。
六、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 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填空:
a、指名读。
b、学生齐读
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雨大、山洪暴发)
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
6、出示句子(课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件:)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b、出示课件: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
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
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
②你听出了什么?
8、质疑:
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 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谁家……砍下来”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号还表示哪些环境变化?
4、从大家的理解和汇报中,我们不难道出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人们毁掉树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严重流失。(课件:荒坡图)从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突然,(课件:洪水画面)。下大雨了,洪水暴发了……什么都没有了!
5、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深深的思考中。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a、谁想读,你读出了什么?
b、还有谁愿意读,你明白了什么?
6、斧头创造了这一切,又毁灭了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荒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贪婪,肆意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小村庄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睁着眼睛做瞎事,他们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4、学生展示资料。
5、课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配以激情解说。
6、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昨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标语。
五、小结:
你们的标语包含心愿!相信在你们热情的召唤下,人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以蔚蓝,还森林以碧绿,还大海以清澈……
(播放环保歌曲)
六、布置作业: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