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心得体会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心得体会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以供参考。
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
教学目的: 1、2、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雷雨景象。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
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雷雨景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1、由“雨”字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老师考大家一个字,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甲骨文中的“雨”字。)生:是“雨”字。
师:为什么猜它是“雨”字? 生:因为我觉得
师:真不简单,你很善于观察,这的确是“雨”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后来经过很多次演变,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板书:楷书“雨”字)2、拓展描写“雨”的词句 ⑴如果要描写一场小雨,你会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⑵如果要描写一场大雨,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⑶你能吟诵几句描写雨的诗句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当代著名作家峻青所写的《雷雨》。(板书课题)
【由字到词到诗句再到篇章,循序渐进,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顺序,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将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雨来前 第二部分 风来了 第三部分 暴风雨来了 三、精读语段 品味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来品读欣赏雨来前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雷雨到来之前的哪些自然景象?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品读、圈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在雷雨到来之前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这些景象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生:作者先写了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我体会到这是天色很黑。师:还有哪句也写了天色的黑? 生: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星灯光。
生:作者还写了大地似乎是沉沉地入睡了。我体会到这时候的大地是很静的,静的都要睡着了。
生:我体会到了雷声是沉闷而迟钝的。因为雷好像被密密层层的浓云包围住了,挣扎不出来了。师:“挣扎”是什么意思?
生:挣扎就是身子好像被绑住挣不开似的。
生:作者还写了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地闪烁着,我感到有雷声又有闪电,这场雨一定很大。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在这部分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看看哪些景物进行了对比?
生:黑暗→闪电 寂静→雷声、蝉鸣
小结: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雷雨来前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有感情的朗读。
2、自主合作学习第二、第三部分 ⑴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⑵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分小组自主合作交流。⑶集体交流。
四、掌握学法 拓展创新 1、揣摩语言,学习描写
课文学完了,谁能评价一下峻青所写的《雷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课件出示本课的写作特点。2、拓展阅读
如果让你写一片习作《雷雨》,你想写哪些内容? 小说《黎明的河边》。3、总结写景的文章怎样阅读。
根据《雷雨》、《美丽的小兴安岭》举例说明。课件出示阅读方法。五、诵读课文,积累背诵。
在雷雨声中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10 雷 雨 黑暗 寂静 闷热 雨来前
风来了 雨来了
风(小、大)闪电(闪烁)闪电(耀眼)雷(沉闷)云(浓黑)雷(爆炸)云(阴低)雷(轰响)
雨》教 学城子河小学
计 任巧云
《雷 设
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雷雨前后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边音
“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四)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指导
雷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朗读指导时,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指导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雷雨前后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第七、八自然段讲了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朗读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使别人能听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图画。
(五)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两幅图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第1~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3)交流:
①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引导:联系你看过的雷雨前的景象,想想“黑沉沉”、“压下来”说明了什么?(“黑沉沉”说明云层很厚,“压下来”说明云层很低。)
感情朗读,体会云层厚、低。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情朗读,体会天气的闷热。
(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感情朗读。体会电闪、雷鸣的景象。
(4)感情朗读第l-3自然段。
(5)小结: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雨前的景象。
2.阅读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秋雨或冬雨是什么样子的。
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18 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从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后这样变化的录像。)
2、(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3、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四)、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 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 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来挑战?(猜字谜)
(五)、感悟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 回答乌云、大风、闪电)
(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请同学们用自己 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 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 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 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 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 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 叫。比一比,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 更深些?(第二个句子程度更深,更能感受到闷热)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 感觉?谁来读?(指名读)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4)咦,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 忽然 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指出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 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 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 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读出他的凶猛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 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 太大了)观察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垂下来)你们知道怎样是垂吗?(做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 快速下垂的工作,模仿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垂下就逃走的匆忙情景。小蜘蛛雷雨快 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谁来读一读(蜘蛛的害怕)
(6)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 放录像雷雨前)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来越__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又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 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再次读)2、学习雷雨中(4--6)
(1)雷雨终于来了,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
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 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 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 大??)
(2)夏天的雨来得猛来的急,同样也退得快,不一会雨声小了,雷声也小 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雨的变化,哪一个?(渐渐地)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 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小结:夏天的雨像个爱变脸的娃娃,他变化多端,时而大哭,时而欢笑。让 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历经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
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 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 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仿佛有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 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 来。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 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 观察)
(六)、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 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 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雷 雨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map, nervous, the raindrops posted in a thunderstorm in the leon we all did not comment on the blackboard, but to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my feeling is not very ideal, but I think this a few word is good, very contradictory.]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每段的意思,知道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
3.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学生能说出雷雨的基本特征:闪电、打雷、天变黑了,害怕夏天的雷雨。但是有学生对打雷和闪电不是很了解。并不以为打雷是声音,要用耳朵听,闪电是用眼睛看的。】
雷雨和春雨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辨别春雨和雷雨的不同:春雨很细,下好几天。】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有学生不认识“蝉”字,上来问老师。】
2.屏幕出示词语。
(蜘蛛 蝉 彩虹 压下来 垂下来 乱摆 黑沉沉 渐渐 清新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有学生把“渐渐”读成“斩斩”,因为字形相似。】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1)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2)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3)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有学生找句子的时候,只找了半句,不过很快被其他生提醒或者补充。一生把“虹”读成“彩”,所以当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单个字读,确认学生是否真的认识这个字了。所以,这种练习,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认字能力,及词语的运用能力。】
4.识记字形,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6.写字指导。(1)观察字形,交流发现。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示范讲解。“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3)让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遍,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遍,争取第二遍比第一遍写得好。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我没有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对于第三自然段是属于雷雨前还是雷雨中,学生有异议。师提示:还没有下雨就归到雷雨前;下雨了就归雷雨后,所以归到雷雨前。对于第6自然段学生也有异议,到底是归于雷雨中还是雷雨后有异议。后来学生自我纠正,雨声小了,并不表示雨停了。因此只能归到雷雨中。】 4.听课文朗读带朗读。
【学生感受:真的像下起了雷雨啊!雷声很真!】
四、拓展
1.描写雨的词语。2.描写雨的古诗。3.描写雨的句子。
【这里提供大量的词语、古诗和句子是为学生第二课时的课后作业,搜集关于描写雷雨的词语和句子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1-3)(4-6)(7-8)写在生字田字格中: 压 逃 越 垂 彩
【虽然只是一课时的安排,可我却花了2课时的时间,因为第二课时要开课,所以让学生读得透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3、能进行对雨后美景的描写。
一、复习检查
1.复习词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雷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小朋友学得可认真了,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出示)蜘蛛 蝉 彩虹 压下来 垂下来 乱摆 黑沉沉 渐渐 清新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由于学生第一课时读得很透,加上这节课是听课学生认真了很多。请了班上几个后进生读,全对了,而且很熟练,所以读了三个,就没有齐读就进入下一环节了。】
2.一场雷雨,它有好几个场景,你还记得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雨的吗?(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由于教案上并没有写出让学生说说哪几自然段,所以上课时居然也忘记说了,直接让学生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次。
【发现有部分学生就是读一句话,或者一小段。我就叫学生停下来,重新读。重新补上哪几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然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雷雨前还是雷雨中或者雷雨后,而不是读某一句或某一段话。】
【在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评课 时有老师说,孩子们正读得认真,你干嘛打断啊,直接读下去算了啊!我反思到:我看见个别学生这样就忍不住了,居然为了个别学生打断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我可以在边上个别指导啊。可见我的课堂随机能力还有待提高。也有老师提议,在读之前,你可以跟学生说得具体些:喜欢读雷雨前的同学雷雨前的段落可以多读几次,喜欢读雷雨中的同学雷雨中的段落可以多读几次,喜欢读雷雨后的同学可以多读几次雷雨后的段落。】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片断一:雷雨前
请喜欢读雷雨前的学生站起来读。(出示课件:雷雨前的相关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雷雨前?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我自己也傻眼了。叫学生怎么回答啊?一个学生说因为雷雨前天很黑,所以我喜欢。平时不是常常说要预设的吗?我有预设学生的回答了吗?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啊!显然只能这样回答。现在去阅读08年的那份教案,发现那时的提问是:你读懂了什么?看来这个问题,要比我今天提的问题好。对过去的否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至少也要取其精华。】 【我只能这样继续下来:那你从哪些句子知道天黑了。学生读出了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这里我为了引出自己的贴画板书乌云,于是又问了一个问题:天为什么黑呢?学生回答,因为有乌云,我这才如释重负,把乌云贴到黑板上。这时,还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内容大致是这样:我喜欢雷雨前天黑黑的样子,因为可以在家里看书,可以不用出去玩。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为了迎合老师的问题。我在心里后悔极了,居然会提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只是笑笑,是在内心里责怪自己。想到这里,我又想还要接下去上课呢?于是又问:乌云只有一朵吗?学生说:满天的乌云。那把满天的乌云读出来。】
【如果采用的问题是: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我读懂了,雷雨前天很黑。请学生找出句子读后,教师很自然地出示:一片乌云,贴在黑板上,说:“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乌云。这乌云只有一片吗?”引导学生读出“满天”读出“黑沉沉”,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也可以让朗读效果更好。】
1、满天的乌云
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其他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小作者在这儿面对满天的乌云,他用了一个压字,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哦,我发现了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现在我们书中说的是(出示课件:乌云图)黑沉沉的乌云布满天空中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你感觉怎么样?指名读句子,学生评价读,教师范读)【因此,面对压的理解的时候,我又抛出了一个不该抛出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你还从哪个词感觉到天黑?学生只能是说出黑沉沉,满天。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压”字,所以我很无奈,只能自己说出来。如果采用教案上的这一问法:小作者在这儿面对满天的乌云,他用了一个压字,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会少很多尴尬。】
因为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很可怕,所以树上的叶子。。。蝉。。。【因为上一个环节有些乱,所以一下子忘记了这句话,就跳过去了。】
(提示:雷雨前除了乌云黑沉沉的之外,还会怎样?)
2、雷雨前会打雷闪电。
【我请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该学生读成了“闪电越来越响,雷声越来越亮。”把“响”和“亮”换错了。其实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这一错误并没有察觉。只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很会找出别人的缺点。还好,学生很敏感很认真。如果班级里的学生很糊涂,那这时教师再糊涂就不行了。所以课堂上教师养成倾听学生的回答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公开课,很多时候,我们心里只想着下一个环节是怎样的,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回答。所以有时候,觉得公开课不如平时的课,只是匆匆走过场,孩子们并没有扎扎实实的学好。如果公开课的时候,教师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认真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发言,关注每一位孩子的举动,那么课堂就会相对完美些。我及时抓住这一错误,让孩子们再次分清闪电是用眼睛看见的,雷声是用耳朵听见的,所以闪电用“亮”来形容,雷声用“响”来形容。这个雷声和闪电不分,在第一节课已经强调过的,但是孩子们的前概念(借用科学课的术语)是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的。今天不是科学课,所以我只能以告诉者的身份再次告诉学生。评课时其他教师,对这一生成的应对,比较满意。】 【我在这个环节之后,突然提了一个问题:雷雨前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说很可怕。我说:是啊,这么可怕,蜘蛛吓得怎样啊?学生说,蜘蛛垂下来逃走了。雷雨前除了怕之外还让人觉得怎样啊?学生无语。我说:其实雷雨前不仅仅让人觉得可怕,还让人觉得很闷。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读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我问:为什么觉得闷呢?学生说:没有风,很闷。蝉本来很会叫的,现在不叫了。评课时,其他教师质疑:这里这样的教学,学生很难体会到“闷”。我反思到:如果联系夏天天气很热,又没有一丝风,这样学生就会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了。比如:小鱼跃出水面。】
【上一个环节,显然是为了补充第一段的品读。这样突如其来,让本来就有些乱的就更乱了。】
(提示:雷雨前还会怎样?)
3、雷雨前还有大风。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你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树枝乱摆、蜘蛛垂下来)读出风的大(指名读,齐读)
【通过评读:你的风不够大。你的风有点大。恩,你把刚才一点风也没有,现在一下子有风了的感觉读出来了。评价学生,让学生读,从读中体会风大。】 【教师说:风这么大,蜘蛛吓得怎么样了?学生读出来。蜘蛛怎样从网上下来?能给“垂”字换个词吗?然后出示两句句子让学生比较“垂”和“爬”。评课时,其他教师说这里教师说了给“垂”字换个字,却没有让学生换,直接让学生比较。其实,我的本意并没有让学生换词,只是想让学生比较句子。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蜘蛛是怎样从网上下来?(吐一根丝从网上挂下来。)比较句子。指名读,齐读
【学生读蜘蛛害怕,被风吹下来读得很好。入情入境,一个比一个好。】 夏天雷雨前又闷又热,我们用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学生第一次读后,教师发现学生的基调都是一样,都是带着电闪雷鸣的基调。指导学生闷的那句话要轻一点,一点风也没有。把闷热、风大、电闪雷鸣的感觉读出来。学生第二次齐读的时候,感觉就出来了。评课时,其他教师说,这里的朗读指导相当成功。这不是预设的,这是我在课堂上才想到的。所以说预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没有经历过程,是很难进入课堂情境去想象学生的情况的。所以在开公开课之前,需要试教很多遍,在很多遍试教后,才会做出充分的预设。】 片断二:雷雨中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下起来了。(1)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生1:这是一场大雨。
师:从哪儿看出雨大?读读课文,让老师听听,谁体会到的雨最大。(自由读)让老师来听听,你体会到的雨有多大?
生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你再读给大家听听看,你的雨下得真大!
师:你会怎么读这三个字呢?(……)你的雨下得真急!师:你呢?(……)这雨下得又急又猛!来,我们换个顺序,老师读后半句,小朋友来读雨声,(雨下起来了,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了,)
(2)师:还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场大雨? 生:
师:找到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还有哪些景物看不清了呢?这一切的景物都看不清了说明了什么?
(3)读课文
4、5自然段。
(4)过渡:渐渐的,渐渐的,(……)(你来……)(你来……)
(5)小朋友真能干,这么一场大雨,渐渐的小了,谁有信心把这变化读好?(指名
2、3位读。齐读)片断二:雷雨中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下起来了。(1)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自由读读读课文4-6,自己体会体会。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你从哪里感觉到? 预设一: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你再读给大家听听看,你的雨下得真大!师:你会怎么读这三个字呢?(……)你的雨下得真急!师:你呢?(……)这雨下得又急又猛!
预设二: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师:找到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从哪个词语,你看出了雨很大。生:越下越大。师:出示大小不一的雨点,排列在黑板上。板书:雨大
还有哪些景物看不清了呢?……看不清了。……看不清了。……看不清了。……看不清了。(指名学生说“前面的景物”,其他同学说“看不清了”。)这一切的景物都看不清了说明了什么?(2)雨是不是一直这样的下着啊? 生:不是的。
师:夏天的雷雨就是这样,下得快,停得也快。(3)过渡:渐渐的,渐渐的,(……)
雷再轻点,雨再小点。再轻一点,再小一点。
【红色的是课堂生成的。我觉得比原来的教案要精练一些,效果也不错。所以,有时候不要把教案记住,只要想想大致的教学目标达成,课堂生成有时也是比较精彩的。不过,想每一个环节都这么精彩,语言这样精炼还是比较困难,这需要很深的教学功底。】 片断三:雷雨后
(1)一会儿雨就停了。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默读
7、8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用()画出雷雨后的景物。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后,并不肯定也不否定孩子的回答,只是用课件标出描写的景物,跟学生说,雨后的景物陈老师用红色的字体标出来了,请对照一下。】
(2)看着这些景物,你觉得雷雨后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美。同学们认为什么最美?(贴出彩虹)为什么?
(请学生一起美美地读,读出景物的美。)
雷雨后小动物们怎么样?(齐读,读出动物的快乐。)
(3)拓展写话。
瞧,(欣赏)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彩虹美,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歌了,雨后的景色真美呀!闭上你的眼睛,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了?那一定是你心中觉得最美的景色!睁开眼睛,你也来当回小作者,写一写雨后的景色吧!
【这句话有些长,我记不住。我用了:雨停了,还有哪些动物、植物会很高兴呢?请看屏幕。闭上你的眼睛,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了?我觉教师语言越精炼越好,学生听得更清楚。】
【怕学生马上写,写不出来,所以先请学生说。可是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说的都是自己脑海里想的,图片根本起不了作用。学生早就将图片忘记了,于是我又播放了一次图片。评课时,其他教师说,如果在这里在做一张定格所有图片的幻灯就可以防止学生忘记前面的图片了。是的,像这种情况,平时的时候有这样去做,可是这节课却忘记了。只有出现这种情况,才会知道这种把各种图片缩小,定格在一张幻灯片上的重要性。】
出示:雨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时,我发现学生写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比较乱。所以,我提醒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先写太阳再写彩虹,最后写地上的东西。也可以按照从下到上,先写地上的,再写空中的。由于时间关系,所以只有交流了三位学生。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评价的时候,还可以从内容上,从景物上去评。如:动物、植物,修饰语的使用,语言是否生动等。】
四、对比朗读。
请男生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女生读第七、八自然段,我们再次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时间关系,省略】
五、布置作业
1.我会摘录描写雷雨的好词语、好句子。
【上一节课做过铺垫,不知道学生家庭作业做得怎样,明天交上来就知道了。我把写话练习和这个作业设计在一张作业纸上。】
2.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小作者通过他细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雨后的景色美,(欣赏)早晨、傍晚的景色也很迷人,一场雪、一场春雨都很有韵味,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而把这些观察到的写下来,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一种景色,写在日记本上。【请大家再来欣赏美景。(欣赏完后)这些景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像这篇课文的作者一样,做个有心人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在日记本上好不好?什么时候想写就什么时候写,下次交作业的时候老师会发现的。这是我课堂上生成的语言,我觉得更简单易懂。】
六、板书设计
雷 雨
乌云图,雨点图 彩虹图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怕 闷 雨大 景美
【贴图的时候,有些紧张,把雨点贴在了雷雨中的下面。评课时大家都没有点评板书,但是对板书上的字,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又觉得这几个字比较好,很矛盾。】
【反思:】
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表现得特别好,发言积极,认真思考。学生的认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校级公开课。除了这个原因,我就很难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第一,课件播放时,发现每一张ppt右侧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话前面空两格,都变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课时,老是调整ppt,造成学生和听课教师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里播放了这份课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会出现缺字和段落空四格这个问题。这份课件是早在两个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没有问题,只是超级链接在教室里的机子上,做了重新链接。这个缺字的问题,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在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里,全都是正常显示的,完全不会出现右侧缺字。我想可能教室里的机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后不管到哪里上课,一定要课前检查课件哦!以往我只是检查播放情况,真的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不过说真的,前几节课打开学校里提供的课件也有碰到过几次,但是我掉以轻心。没想到这次校级开课也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肯定影响课堂质量。
第二,教师语言不够流畅,停顿较多。这是因为我在两个星期前就准备好的一节课,所以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案,并没有认真去思考那些连接语。说得好听点,原生态的课,常态课。因为平时我都是这样进课堂的。说得难听点,就是准备不够充分,连连接语都没有准备好,更不用说对学生的预设了。语言流畅除了说明准备不充分外,还有教师的及时应对能力有待提高。预设不够到位,所以在课堂上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应对不出来。第三,教学环节在上课时突然增加了很多,结果时间不够只能把正常的环节删掉。觉得把教案写得太具体又不行,教学语言过分具体,让教案牵着走。不具体,你看又不行,课堂上乱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绕啊绕啊,绕得好辛苦。
评课的时候,老师们提出了我指导朗读做的比较到位,能够让学生的朗读有变化,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评析课文,仿写指导时有一定的方法。反思这几年的校级公开课,觉得自己在进步。找出08年的《雷雨》,居然只有教学设计,没有反思。本来还想借鉴一下上一次的课,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的。如果我再找得仔细点,可以拿出08年《雷雨》的评课稿。这样我就可以明白自己是否有改进。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看了08年的教学设计,那次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和我这次设计得差不多,似乎比第二课时还有多,还有生字书写,觉得那样的设计,有些匆忙,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发,学生是为了配合老师,学生真正的体会不多。所以做了今天这样的设计。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体现出来了,但是自我感觉还有很多不足。我要把自己的想法,同事的想法,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以备下次再上这课时,有所借鉴。本来,这次这样设计时间应该还是比较充分,应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写话,展示学生写话的。可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很多时间被我白白的浪费掉了,以至于有些整体感知整段文章的环节被掐掉了,很可惜。突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态度问题,精心制作了课件,撰写了教案,就在上课前都不肯好好看看教案,把教案中的顺序及连接语记住,上课的时候还要看桌上的教案,我现在真的是有些后悔了。既然认真做,就要认真到底啊,这样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大,现在就以一个没有充分准备的借口掩饰了很多的缺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语调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理解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并大体复述课文。能写观察日记。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屏幕,一起读读“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谁能猜出来?(学生应该不难猜出是雨)。你都知道哪些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雷雨。它是夏季常有的天气。同学们齐读课题。能说说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子吗?(本环节趣味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里让学生对雷雨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学生观看雷雨动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代表交流。
2.本篇课文的作者就是亲眼目睹了这场雷雨,并记录下来的,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场雷雨的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注意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记录再与课文进行对照,这样学生会对课文印象更加深刻。)
三、熟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共8个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内容,大体复述课文。 1.小组合作完成:
A.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中、后的。
B.雷雨前、中、后都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C.找出课文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并体会它们的巧妙用途。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导朗读。(雷雨前读的低沉,紧张。雷雨中读的急促。雷雨后读的声音高昂,读出空气清新、充满生机的美感。)
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根据雷雨动画提示,大体复述课文。
(本环节让学生有目标的合作学习,在多次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那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动画提示复述课文也就不难了)
五、巩固练习。
1.仿写词语:越来越亮
2.仿写句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小了,也小了。3.按照雷雨前、中、后顺序,把下列词语重新排序:
①太阳出来了②雨越下越大③天亮起来了④满天的乌云⑤雨声小了 ⑥下起雨来了
(答案: ④ ⑥ ② ⑤ ③ ①)
六、拓展练习:
1.多媒体出示两幅画面,让学生观察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并简单加以描述。(本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雷雨天气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七、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提出今后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八、课后作业:
课后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天气变化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