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内容页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2篇(读《有效教学》有感)

分类:心得体会发表于 2023-08-01 10:06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心得体会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心得体会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2篇(读《有效教学》有感)》,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2篇(读《有效教学》有感),欢迎参阅。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

今年暑假我阅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本书分别从“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下面所谈内容是我学习《有效教学》思考心得。

要还学生以民主,用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崔允漷先生说,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对学生要求高,总感觉学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觉地急于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忘记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这样以来,学生少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塞来的知识,学生自然对强塞来的知识就有了抵制情绪。现在想来,无论如何,教师在一节课上是至少要给学生一次讨论的时间的。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我的操之过急,把文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疲于学习。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我不断成长与进步。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在活动中,我发现课堂气氛顿时就多了些生机。他们讨论后,我再给以小结和板书,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讲的内容也变得少而精了。是啊,学生是充满了活力的,还他们以民主,经过他们思考后再给以引导帮助,质和量都会提高。所以,永远不能剥夺学生民主的权力。

因此,从《有效教学》中了解了课堂气氛的重要,让我惊恐万分。于是,在备好内容的同时,我总要考虑学生会出现的反应,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课,更应该设计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因为这时的课学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们的困意。像这样经过多次思考,方敢确定自己备好了课,才敢走进课堂。

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尽量去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自己的每堂课学生都爱听,尽量达到积极课堂气氛的几项指标。我想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学生会爱上课堂,爱上老师,老师也会受感染,而爱上课堂,爱上学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2

生日之际,收到吕主任送的一本书:《有效教学十讲》。扉页上吕主任的寄语让我既感动又倍觉激励,我决心好好研读这本书。

该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他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他撰写了多篇有关论文,并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的报告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本书就是他的关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究的论文和报告结集而成。

看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英国文豪萧伯纳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

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我上的课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然而看了书中的论述,不禁为自己的肤浅汗颜。余教授指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会想到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应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自愿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也应使教师本人获得提升。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个意思,即“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必须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也关注自己,能够自我提高教学的调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余教授有一句话非常鼓舞人心: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

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发现要实现有效教学并非易事,我们正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或者某个时候曾经达到过。学无止境,优质教学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的定位是:优质,高效,高境界。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二、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启迪学生。

三、有激情。教师有激情才能够带动学生走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中,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

四、有个性。教师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五、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

二、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美舍的英语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新知的导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的体会是创设情境能够让孩子们更自然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记得更牢固。书中对此做了更详尽的解释和陈述。情境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书中关于情境的创设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联系生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汤”,枯燥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关于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作了五点归纳:

一、基于生活。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

二、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三、体现学科特点。即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

四、内含问题。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融入情感。这一点引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也是我们美舍的一大教学特色。我在美舍执教有一年了。这一年当中,我从起初被动应付地写干巴巴的教学反思,到习惯主动地把课堂的精彩瞬间或教学尝试记录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其中。教学反思使我不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至于如何写教学反思,我总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写课堂中出现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书中的论述,我才知道反思有这么多门道。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他永远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就教学工作而言,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又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

我们通常所作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立足于以下三点:

一、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者有收获之处,长期积累下来教学经验必将日益丰富;

二、查找失败的原因。教师应本着豁达的胸怀,无论教学设计得如何完美,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

三、记录学生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

自从看了书中有关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写反思不再随意而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记录收获、不足和学情。

余教授指出,教师要善于从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那么,我这篇读书心得,也算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学十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处迷人的风景,在此也向赠书之人致以深深谢意!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3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文化”以及“师生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性的、有理想的教师,所有的课程定义都将毫无意义。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任务,从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控制者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指导者,从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如今关心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应该说,此次课程改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而且还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改变”成了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对课程、目标、教材、教授、学习、评价和资源的认识,对设计、过程、方法、手段和生成的理解,一切都在“改”中变化。虽然我们还有诸多的理论问题要解决,也有诸多的实验困惑,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我们已在改变之中,并且教师在其中正在积蓄自信力,学生在其中正在活跃精气神,课堂在其中正在复发生命力。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亲近教与学的理论,学生越来越习惯自主的学习,课堂也向民主化迈出了可惜的一步。“改变”是课堂改革无休止的努力,已然在改变就不是无望中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无限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抱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对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逐一记录,以便自己有更充盈的智慧和健全的能力去激励前行的信念、承受改变的义务。

作为我们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有些困难,在观点上不接受,通过学习这本书,在新的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低年级来说尤其如此。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结果的同时个人能够更多地关注过程。只有设计适宜的活动,学生才能在经历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4

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感觉真的是深受启发,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善意地相信和理解学生。

“有的老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说他们基础差,说他们不喜欢学习,说他们不听话……似乎他教的是天下最不听话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老师。初听一听。满是理解和同情,多听几次,不由使人怀疑,因为从他们口里,很少听到对自己的不满.也很少听到自己的改进和努力。其实,在不变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但学生没有话语机会,传出来的就是学生的种种不行。这显得很失公允。”看到这里,我反思自己,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语。这样是不对的。遇到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应该对从自身找找原因,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总会找到办法的。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把原因都归到学生的身上,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消极情绪,给工作带来不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他的意思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体会孟子的话,曾经给一些朋友建议,能不能先不抱怨学生,先反省反省自己。改变改变自己?朋友们说,我改变了呀,比如,我采用了什么什么方法,可是没有效果。看来.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是重要的,但仅有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根子上反省,从观念上改变。首要是改变什么呢?我以为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想这很有必要成为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颗已经被认定是一无是处的顽石下功夫呢?

是否信任学生是扮演不了的,是装不出来的。孔夫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你从内心是信任学生的,学生必定感受和体验到;相反,如果你内心并不信任学生,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装出对学生的信任来,学生也一定能够觉察。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格对人格的感动和影响,教师人格的完善和高大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学生改变的基础。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5

课改从倡导“有效课堂”到“有效学习”,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获得能力,提高素养为目的。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依靠“学”。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比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正确的逻辑思维,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了自我的知识体系,因此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更好,给学生带来积极乐观的学习体验。当然学生逐步形成有效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培养与指导,所以有效学习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最近几年学校一直在倡导“以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倡导探究、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不少老师响应并应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我也想尝试,事先做了案头工作,阅读了相关书籍,其中贾志高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给了我不少启示,下面结合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以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

(一)合理设定任务

“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设定的“任务”可以是具体的知识学习,与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创新发明等;可以在课前布置为课堂做准备,在课堂中布置进行,或者课后为了延伸拓展而布置等。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对学生有提升价值,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任务。明确表述任务的目标、主体、活动形式,易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教师口述、课件播放或发给学生任务单,比较而言,任务单可以留下上课的思路,因此公开课上,教师常常喜欢采取这种形式。

设定任务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有逻辑顺序的几部分。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思维与能力,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依据综合性、分解性与实践性的原则精心设定每部分的“任务”,设计的任务不仅注重教学上连贯,注重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考虑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1、综合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将知识点按序传授,很少全方面考虑。现在我们通过“任务”将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将能力、思维的培养都综合进去,“任务”起到了在它们之间铺设适当台阶,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当然,教师要根据学情,综合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与潜在水平,切实了解学生会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去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

2、分解性原则

有些“任务”难度大,教师就需要将“大任务”分解成有梯度、有逻辑的“子任务”,层层推进,最终解决“大任务”,获得新知。否则学生由于任务艰巨无从下手,产生畏缩,以致失去兴趣。在“大任务”下设定“子任务”,是考虑到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能力、思维距离,通过“子任务”铺设了几级适当台阶,让学生可以达到。

3、实践性原则

具有实践性的任务可以激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方式从被动听、练变成了主动做、想。课例一中画原子模型,课例二中动手实验,课例三中应用知识分析马铃薯的繁殖都体现了“任务”的实践性。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将实践性任务前置到课前准备,或者延至课后作业。

(二)确定活动形式

“以任务驱动教学”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知识缺乏感知和表象,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即使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所以需要通过活动去习得新知识,遵循“先行后知”的行知律。

完成任务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实验、调查、查阅资料、家庭活动、野外观察等等,但是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有效性,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活动不但履行任务,掌握知识,还增强了兴趣,开拓了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包括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当然课堂上最明显的形式就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讨论、合作实验和互查互评等,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交流不仅取长补短,还会激活创新。

(三)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对任务的反馈,调节任务的难度,保证整个教学进程活而不乱、有序高效的进行,争取让学生顺利完成。

“以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且牵且行,课堂开放了,学生的自由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多样了,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本质的观察,商讨的口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只要努力了,与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尤其当学生有创新的想法时,教师要大力赞赏。

评价时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委婉指出学生的弱点,促进学生更好完成任务。还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或者是对活动的改进,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6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得到能力的发展。而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要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第五,课堂教学的前奏----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巩固----作业、练习的布置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上文提到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无论是备课还是作业、练习的布置都要求教师精心选题,是教师下题海,而不是学生下题海。教师精心选题还应做到不同题型选题,做到同一类题不要有太多的重复,或拿到某地的题不进行筛选就整套整套印发给学生做,挤去学生其他科的学习时间,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薄弱学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原则,更谈不上科学性和计划性。

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该怎么做?首先要了解学情,合理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备好课。面向全体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原有基础。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传统的课堂,教师总是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在备课之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妙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教师要对课堂明察秋毫,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及时调整课堂练习。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如每位同学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7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8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本书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有很多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教学,不仅是在口头上,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想被关注,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每一项活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中心,那就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

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群自信、阳光、敢担当、睿智、机敏、热情、善良的孩子。

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必须始终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教师应带着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

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中,孩子们的心中会有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就需要与学生有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必须接近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亲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

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9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提出来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与之俱来的许多问题的矫枉过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一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谁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呢?《有效教学》丛书,及时搜集捕捉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问题来源涉及四大板块: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还有一些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已经潜滋暗长了,可是我们至今却并没有发觉。

比如写字教学,从开始的要求写正确,到现在指导学生写美观,要求上和评价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观念的深刻变化,贯穿其中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汉字作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含着智慧和文明,蕴含着图画和节奏,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东西的传达,我们做得很不够。四大板块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部分,分别从课内阅读教学、多媒体影响下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评价、课外阅读教学等方面来阐释的。其中“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资料搜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多媒体:是饰品还是手段?”“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于是在教学中,语文课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谁能够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线索功能、手段功能、训练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多种功能的合一。我们强调朗读的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每一遍朗读的作用或者什么时候朗读,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读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确,处理有些简单化、随意化了。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作品的“形象”的把握过于单一,浮浅的一种倾向或做法。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受到了教学用书的制约和影响所致。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等,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可是我们再去阅读教参,又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去独立的解读文本,不去进行深度的思考,仅仅以教参作为依据,我们怎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怎么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文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才能聆听并及时评价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有效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资源,在生成中丰富提升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在阅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时,编者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是啊,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吗?

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许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更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防止学生“无米下锅”,课前还组织大家谈亲情、感受亲情,谁知道,作文交上来以后,写妈妈雨中送伞、深夜送“我”上医院的竟还有好几个。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

专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0

又是一个岁末的到来,寒假,一个学期承前启后的时刻,在假期休息之余,本人认真拜读了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平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品课,寻求在听完本课的授课和评课、议课后的更高层次的收获: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味

所听的课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最受启示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会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不清楚?

这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怎样?

本课中我的学科技能提高了多少?

本课中的教学过程脉络怎样?

通过本课,可以让我把握哪些学习方法?

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本课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得到了哪些熏陶与提升?

二、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课前我的准备怎样?

学情的预见、活动的设计合不合理?

哪些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有哪几个?

本课中的知识构建还需改进吗?

本课中的德育资源把握怎样?

本课中师生、生生情感传递、心理交流有特色吗?

众多的评课意见,你都能认同吗?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条?

三、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作为欣赏者,我最赏识本堂课的哪些方面?

作为评价者,我给本堂课打上哪些评语?

作为指导者,我为本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

作为研究者,我给本堂课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

作为学习者,我从本堂课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

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或动向?

作为管理者,我从本堂课中能着到多少花钱多办事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

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域特色,整体状态?课堂教学研究改革的进程怎样?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状态怎样?

课堂中师生的表现与管理层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适应?该做哪些调查呢?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1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2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方式,增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以往我在课堂上较多采用的小组合作方式是3人小组;虽然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变换小组合作方式,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无论是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仅仅是邻近的几个同学,时间长了,难免学生对相互交流的信息会没有新鲜感,其参与的兴趣也会降低。我想这也是有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小组的分组方式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在读本书的第三单元描述自己的收藏时,李老师就根据教学的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先让学生用纸条写出了上课时自己要带什么样的收藏品,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纸条,利用这个表格为学生进行分组,如把收藏石头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娃娃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昆虫的学生分为一组等,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有共同收藏爱好的学生来讨论他们的收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在李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得到了提高。在这本书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分组建议:

Heigh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度站成一排进行分组。Haircu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头发的长短进行分组。Birthdayline—up: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生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日的月份或日期站成一排,然后进行分组。

Colourrow:老师既可以根据学生所穿的上衣的颜色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裤子等衣物的颜色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因为我们学校是大班教学,每班学生有70人左右,在开始尝试这些分组时也出现过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学生不知道该与谁分为一组的情况,但随着学生对于这些不同分组方式的了解,学生会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了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儿童外语的时候,游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有效的、趣味化的游戏,可以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时,每个教师都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英语课堂游戏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在本书第二单元红紫相间的猫中赵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所画的图画,进行链条传画游戏,让学生边传学生的作品边用所学的颜色的单词对这个图画进行描述。在本书第四单元从头到脚中林老师选取了一个读句子画外星人的游戏,趣味性强,而且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些老师所作的游戏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中的语言具有重复性,而且可能会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2)游戏中使用的语言目的性强。

(3)游戏能在班级里创造亲切感。

那么我们在选择英语课堂游戏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该游戏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相关。

(2)游戏规则应该容易解释,布置简单,操作简便。

(3)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

(4)游戏应该能让学生开心愉快。

我想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则来有效的选择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游戏。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