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心得体会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优秀6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优秀6篇)
通过写心得,人们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有所帮助。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近日,观看了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曾任达州市纪委书记的老干部,在退休以后依旧一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自发组成三人义务护林小组,为万源市花萼山上山护林,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必须牢记以下几点:
一是时刻听党指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带领着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的日子,带领着中国人民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有义务扛起这份责任。
二是时刻牢记初心。在工作中我的初心就是干好本职工作,热心服务群众。在工作中,不为一时失败而气馁,更不为一时成绩而骄傲。周永开同志在工作岗位中从未因为过去取得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没有躺在荣誉上“吃老本”,反而寻找新的方向,继续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点尤为值得我学习。
三是严守廉政红线。权利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自然必须“权为民所用”,而不应该变成个人的筹码。周永开同志今年91岁了依旧精神矍铄,他跟老伴在生活上简朴,为官多年始终对名利一层不染。作为青年干部,“扣好人生中的扣子”尤为重要,坚守党的廉政纪律,维护党的形象,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人生的华美篇章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2
“我的党费,我一定要亲手缴纳”
“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10月23日,周永开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车,来到达州市纪委监委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郑重地将60元党费和党费证交到支部书记冯银宗的手上。
在皱褶而泛黄的党费证扉页,两行字格外醒目:“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2016年1月至今,每个月缴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对于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来说,每月绝对不会忘记的事情,就是亲手缴纳党费。”冯银宗介绍说。
周永开的家距离达州市纪委监委5公里多,坐公交车需半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路程对于年迈的周永开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人建议,由我们代交或者主动上门收取,却被‘周老革命’严厉批评了。”
为何如此执着,周永开说起了他的“党费情结”。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警卫员见周恩来忙于工作,便替他交了五分钱党费。周恩来知道后告诫他说:“党费不能让别人代交,军政大事重要,交党费也很重要,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之后,周恩来便把五分钱交给了警卫员。
自此,“按时交党费是每个党员必须应尽的义务”这句话,便深深地刻在了周永开的心中。在他看来,党费与党性息息相关,缴纳党费是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可由他人代劳。
“一名党员,清楚自己党费多少、按时足额缴纳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的党费,一定要亲手缴纳。”周永开话语坚定。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3
周永开,男,汉族,巴中市巴州区人,1928年3月出生,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推动原巴中县林业发展成为全国先进,顶着压力查办大案,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坚守“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用品,一辈子没有给子女挣下值钱的家产,更没有帮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省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我们要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像他那样担当使命、执着奋斗,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拼搏向前,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4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特殊环境下,尽管宣誓者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澎湃着的激情萦绕在周永开的日后岁月。“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
“要做群众的模范”,这个朴素的初心让周永开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滥砍滥伐造成原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县委决定大栽生长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负责落实。
到各乡发动群众,走的都是土路,下雨天只有穿草鞋才不会滑倒。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当农家护院的狗见到他都不叫时,巴中群众最大的困难解决了。“因为田坎跑得多,老百姓都喊我‘草鞋书记’,哈哈……”回忆起和群众在一起的往事,周永开开怀大笑。
“那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舍不得自己吃,却要喊我们吃。”周永开说,“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1984年,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主办了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拿的奖状有50多张。”周永开回忆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后,原达县地委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我们顶着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在对李作乾的处理上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为案情召开的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看得很透,“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离休后,周永开家住达州,但每年都要到机关、乡下,到村委会、学校讲授党课。“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5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推动原巴中县林业发展成为全国先进,顶着压力查办大案,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坚守“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用品,一辈子没有给子女挣下值钱的家产,更没有帮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省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我们要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像他那样担当使命、执着奋斗,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拼搏向前,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周永开事迹心得体会篇6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书记任上离休。
如何再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把目光投向万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川东北最高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大巴山动植物基因库。花萼山项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大得依然记得,1993年11月的一天,大雪封山,晚上11时,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传来呼喊声,黑夜中5个人艰难跋涉,一人一拐,为首的老者满头雪花。
“那是我首次上山,花了整整一天。”周永开告诉记者,上山前,他想的是能否在山上搞旅游。结果,山里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因为穷,当地人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
“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永开植树护林的想法日益强烈。第二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职工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被发现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我找拐杖准备下床时,感觉杖底与以前不一样,提起一看,多了一颗防滑铁钉。”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依然激动,“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这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群众的目光,是周永开不竭的动力。从此,他便常年在山林间穿行,播撒绿色的希望。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周永开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宣传。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虽然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周永开仍然坚持着。在他的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加入护林行列,成为义务护林员。
2006年,年近八旬的周永开仍然坚持拄着拐杖上山巡护。“一天清晨,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头部触地动弹不得,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周永开说,因为他长期在山上居住,与村民蒋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感情,“正是大白狗发现我倒地后不停嚎叫,引起村民警觉,大家才找到了我。”
伤情危重,村民将周永开紧急送医,并转往达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基本康复。“住院时,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们。”老伴吴应明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硬撑着身子又上山了。
周永开的苦心有了回报,保护山林逐渐成为大多数村民的习惯,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2007年,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你们有空了也去看看花萼山,青山绿树,很好。”周永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影响很大。
“植树护林是为什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能让他们现实利益受损。”堵住一条路,必须为群众开辟新路。“1995年有一阵,周书记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调结构发展山木药材。”时任官渡镇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
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萼贝种子,找到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陕西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费用不用操心。”
几年后,初见成效。当听说小小一颗萼贝能卖近10元,周永开有了信心,“要帮村民把萼贝发展成挂帅的药材。”如今的项家坪村,成立了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萼贝年产值数百万元。
7月4日,记者登上花萼山,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阳落坡石山阴咯,石山凉水就冷浸浸咯……”尽管年事渐高,周永开上山的次数少了。但在村民记忆里,周永开察看药苗园后哼着当地山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