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心得体会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心得体会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以小学教学视导心得体会3篇(小学教学视导及整改意见)》,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整理的以小学教学视导心得体会3篇(小学教学视导及整改意见),供大家参考。
以小学教学视导心得体会1
XX小学现有8个教学班,xx名学生,在职教师23人,其中本科3人,大专10人,中师10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以“办群众满意的学校,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宗旨;坚持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全心协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管理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根据本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教材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三级课程标准”体系。在教育教学中,开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xxxx年的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了《XX小学规章制度汇编》。新学期开始,以“学校内涵提升年”为契机,大力开展各项工作:
1.制定各项工作计划。
2.以目标教学喂出发点,重新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3.注重各种工作的过程管理,狠抓落实。
4.教学评价努力实现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改革
将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课周”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中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5名新分配教师重点考查对教材、教参、新课程标准的掌握;研究和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和课堂的驾驭能力;3名去年分配的教师重点考察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和目标教学模式的创建。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主要形式有:集体讨论、经验介绍、专题学习、听报告等。学校制定了“学科教学目标设定”、“学科学情分析与措施”,让教师人人参与以促进“三标”教学的开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针对人员更替,新教师分配等实际情况制订了《XX小学新教师三年培养规划》并付诸实施。开学前学校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的师训教育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教师全方位目标考核,努力完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通过业务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电化教学和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和设备开展电化和实验教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各种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教学的开展距离规范化、高效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通过这次教学视导活动查找不足,接受上级领导的指导,学习先进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
Xx年xx月
以小学教学视导心得体会2
XX年12月随教研室领导到xx办事处中心小学、x小学,x中心小学、x小学进行了检查,依据视导方案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细致的查阅、调研。下面就具体视导情况做一总结。
一、课堂教学
听了四节数学课发现老师们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把握比较准确。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重方法,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所听的四节课,执教教师既有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还有刚刚工作年数不长的青年新秀。总的感受是:课堂精彩纷呈,师生和谐共同成长,做到了教有所长,展示了不同风采。特别是xx办事处中心小学赵军老师的一年级数学课上,教师从常规教学入手,训练学生的日常规范,基本功扎实。安站贺庄小学的李建老师学生小组内分工明确,老师设计的问题浅显适当,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表达更加准确流畅,思维活跃。
建议:
1、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总是部分“活跃分子”主宰着课堂,其他孩子是否都在思考问题呢?
2、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意识,课堂上赏识性与期待性的评价还是太少,评价的层次也较低。建议肯定学生的'某种行为和做法或者回答的语言,越具体越好。
二、备课
大部分学校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做到了项目齐全,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策略。过程设计大多条理比较清晰。教师个性化修改比较详细,都有不同程度的超前备课,格式规范,书写比较认真。[]老师们都加强了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工作,以便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体现了教师强烈的教学积累意识。做得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
建议:
1、有些教师的教后反思使用不合理,实效性差。课后反思不在于“多”,而在于“真”。建议教师不要写一些空泛的理论,而应着重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不仅包括成功的体验,更应包括对不足之处的反思,以及针对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2、备课中应适当增加学习方式与方法的指导,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梳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应有具体内容,不能省略。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
学生作业的习惯良好。在所查看的作业中能看出: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卫生习惯。作业量与次数适中,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各种批改符号使用规范,给学生书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演草次数多,学生正确率高。大多数学作业错后改比较好,且有老师的二次批阅。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安站中心小学。特别是xx办事处的西付小学演草写的认真、规范。
建议:
1、有些教师的作文批阅过于简单,批改评语要努力实现针对性、鼓励性和示范性。。
2、演草每次的量要足,不要凑次数。
四、单元测试卷:
测试卷大多数教师批改详细,有激励性语言,学生有改错,且有补救练习。
建议:
加大课堂教学力度,制定学困生帮扶方案,提高学生的及格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听评课
所有听课记录都做到项目齐全,有时间、有地点、有姓名、有完整的过程记录、有评价、有建议。记录认真,评价全面。做得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安庄贺庄小学。
建议:
1、评价还应在教法、学法、教材研究等方面的研讨。
2、听课节数偏少。多数老师听课节数不足,建议教师个人自觉主动听课。
六、教师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笔记:做得很好。学校教研活动组织的规范、次数较多。内容摘要纪录详细具体。
建议:学习体会被记录的摘要内容占据,真正自己反思的较少,口号空泛较多,缺少独特风格。
七、秋教秋学秋练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丰富的秋教秋学秋练活动,并结合教师大比武进行教师三字一画一话基本功、课堂大比武等活动。
八、教师家访情况:
从资料上看每班家访人数较多,档案齐全,有家访纪实和跟踪,教师记载详实,有的学校还附有家访照片。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安庄贺庄小学。
建议:
家访一定要使学生情况有所改变,不要走过场,敷衍了事。
九:网络教研
每个学校都能进行网上备课,实现网上交流。特别是通过远程研修教师们通过多种形式与专家研讨。
建议:
网络教研还要开通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以小学教学视导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10至12日,小学部一行6人按我院年初工作计划,视导了黄梅县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黄梅县一小、黄梅镇沙岭小学、黄梅县实验小学、苦竹中心小学),其中两所城区小学,两所农村小学。本人听课7节,其中6节语文课,1节思品课。下面谈谈我听课的感受和思考。
一、主要亮点
几位教师教态亲切,教学主线清晰,能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感受最深的是课堂返璞归真的气息,教师们基本树立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意识,课堂真实、朴实、平实,没有心浮气躁,没有故作矫情,没有故弄玄虚。综观6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立足文本,实行有效拓展。
有的教师能立足学生的“惑”和文本的“白”,适时链接相关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学习过程。课堂具有一定的厚实感,富有情趣和意趣,小文本与大文本相得益彰,较好地实践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如《落花生》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师没有空洞的讲解,而是在文本的重点处,寻找了一个很好的拓展眼,适时链接了有关许地山的背景资料,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感知作者就是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了这句话深刻的内涵,体会了做人的道理。这样既顺应了学情,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2、授之以渔,渗透学习方法。
教师打破了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了学生学读书的思路,注重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如《落花生》一课,教师自始至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用“看详略,抓重点”的方法,略学“种花生”部分;用“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的方法学习“收获节”部分,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习得了受益终身的读书方法。
3、多法感悟,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 (1)扣重点词句,品析感悟。
几位教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重词语段,引导学生“品”重点词,“悟”关键句,读中悟,悟中读,读而思,思而读,披文入情,由情悟文。学生的发言有个性的张扬,灵性的涌动,体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2)填补空白,想象感悟。 可以说,“空白”是文本内容最丰富、情感最充沛之所在,也是学生驰骋想象、尽情感悟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弦外之音。如周甜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一课,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空白点,让学生补白想象,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孔子的名言说说孔子是怎么学的;扣住“毫无保留”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老子是怎么教的,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隐匿于语言背后的世界,通过填补这些空白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
(3)联系生活,移情感悟。
教学中,教师把语文学习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建起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如《匆匆》一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针尖上的一滴水”是多么渺小,朱自清先生逝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那我们小学生经历的四千多个日子在时间的流里,该是何等的渺小。如《孔子拜师》一课,扣住孔子的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与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阅读因充盈了鲜活的体验而引人入胜。
4、重视语言训练,创设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学语习文”,其本真是教会学生理解母语和运用母语,语文教学千万不能“得意忘言”。语言文字训练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突出语文姓“语”的特点,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可喜的是,几位上课老师都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课文,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上,在课中都进行了平实、朴素、多维的语言训练。如《孔子拜师》一课,教师让学生想象孔子和老子见面的情境,并分角色创造性地复述人物的对话,再现当时的情境,感悟孔子和老子的谦和知礼,让阅读过程成为语言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语言和精神实现了同构共生。《落花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让学生用“居然”说话,并相机设问:为什么是“居然”?把语言训练和文本的感悟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维和语言训练。《匆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的溪流中,尽情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抓住文中语言典范之处,让学生赏读、仿写,以读学写,以写促读,充分挖掘了语言的“增值”价值,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5、以评促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有的教师善于捕捉积极的“评价点”,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例如《匆匆》一课的教学评价很有特色,真正起到了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除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行走在“最近发展区”,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砥砺的学习氛围。二是老师在评价时,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如:你为什么这么读?以此暗示读书的方法和要领,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引发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最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在收获惊喜的同时,有的课堂也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1、有的课堂容量太大,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妙。有的过于宽泛,指向不明;有的过于琐碎,缺少思维的深度。此外,有的提问时机也不适当,不能顺学而问,有些生硬。
3、阅读教学的层次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精读课文教学一般可分四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有的课没有体现出由整体——部分——整体、由初读——品读——美读,由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熟读成诵的读书过程。有的课还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至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了学生的静思默想。
4、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少。教师设问多,学生质疑少。对文本的分析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急着把自己的观点、编者的观点告诉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能入境了吗?动情了吗?要多问学生:“你感觉到了吗?”
此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精读时,先围绕“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段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然后不顾课文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孤立地进行所谓的“研读”。这样做,看似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学生是不可能深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也不会真正习得课文的语言文字。西方一位美学家说:“当你只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字词句段篇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脱离语境,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
三、建议
1、明确课时目标,找准起点,突出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 (1)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找准学习起点。 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备课观,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望,把握学习起点,从学情实际出发构思教学过程;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了解学生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心动点以及阅读的盲点。许多课文无明显的“文眼”可寻,我们可以从学生阅读时所产生的疑问、困惑入手导读课文。
(2)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内容。 文本解读是教学创新的第一要务,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和对话的深刻性。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要在文字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教师要对文本做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和深读,要参透文本之中的情感、文本之中的意味。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得准比教得好重要!文本是经过编者精心加工的,价值导向基本是明确的。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教学内容,把解读重点落在细读文本、悉心领会编者意图上,思考文本已定了哪些教学内容。课文从三个层面显示了基本内容:一是组前“导学提示”提示主题内容。教师要了解单元编排体系,从整体上解读、把握教材;二是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对照思考题,落实重点句段的教学;三是单元综合练习。
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剔除枝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课时对所用内容来个“一网打尽”。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3)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问。
阅读需要问题指引,问题来自阅读。好的问题提纲挈领,具有思维的价值,沿着问题指向,阅读就会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教师要“少问”。提问要力求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处处涉及。一堂课比较彻底地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教师还要“善问”。问题的`设计要有极大的包容性,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要问得适时,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发问。其次,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①抓住兴趣点提问,激发动机;②抓住疑难点提问,生疑解疑:③抓住发散点提问,训练思维;④抓住空白点提问,激发想象。
2、立足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我们老师要淡化自己,突出学生,不能满堂讲、满堂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要重视“有为”,也要看到‘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1)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质疑问难。
教师要把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质疑,读中释疑;要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并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根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引领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重点段,引导学生质疑,如“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筛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释疑。
(2)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线,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读书要给足时间,加强指导。要体现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时,要读正确、通顺,自读自悟时要读出理解,回归整体时,要读出感情;要体现由读出意到读出情到读出神的训练过程。要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对课文从陌生到熟悉、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地品读,默默地思考,慢慢地感悟,要在读中引导学生浸润到文字里面去,触摸语言的温度和色彩,体会作者内心翻滚的情感波澜,不要急着把学生往结论上赶。把贴标签式的结论告诉学生是容易的事,但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认识的表面化,助长浮躁心理。要引导学生多亲近文本,在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只有充分展示过程,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充分储备,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话语权”,要引导学生个体与教师、与同伴、与文本、与自我进行充分的对话,走进文本深处,寻找多元理解,并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倾听、吸收、交融,达到心灵的沟通,视界的融合,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3)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每节课的40分钟都要使学生有收获,有提升,要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并把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没有过程的教学是架了空的教学。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一节课结束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节课老师努力了,学生付出了,回报是什么?你课上的热闹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拔节声吗?
3、优选教学策略,演绎高效的语文课堂。 (1)媒体的合理性。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要讲经济与效率,要该出手时再出手——精用。多媒体的运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服务。这次听课,有的老师没用多媒体,但课堂依然不失精彩。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媒体现代化不等于教学现代化;课件演示不等于教学活动;好课件不等于好课堂。让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思维的空间,想象的天空吧!
(2)“自主”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意的是自主不等于自由,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教。有效教学必须追求“真实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给足时间,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并指导讨论的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有效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
(3)课堂的生成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不在于教师能预见到所有教学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开放的场所,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常常会出其不意地闯到课堂中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属性,可能蕴藏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教学进程中的灵活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教育智慧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教师有效的引导与调控,往往使教学“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往往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领神会”,往往表现为师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