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心得体会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最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2023》,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2023
朋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到底要怎样写?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阅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1】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__、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2】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__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3】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就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连相通的生命共同体,天蓝、地绿、水清的大自然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留住了青山绿水,就是留下了金山银山,保卫好绿水青山,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环境的质量与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作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对生态环境的殷殷关切体现了心系群众的民生观,我们当秉持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理念,继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发展态势和治理形势,坚定两山理论,保持战略定力,为人民群众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续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深刻把握“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无论是“数罟不入洿池”亦或是“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古人对待环境的友好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古人的生态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与之一脉相承,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同存共荣的关系。我们当深刻把握这种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荣辱观,以植树种草为荣,以乱砍滥伐为耻;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以保护动物为荣,以捕杀动物为耻。在思想上与大自然共情,并以此为先导,形成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和行动自觉,强化维护生态环境的担当作为,争做环境保护的先锋卫士,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的发展态势。20__年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之年,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的发展态势,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抢抓生态环境的发展机遇,在变量中作考量,在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战略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以打造高质量的全球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共建、共治、共守、共享美丽家园中实现共赢;就是要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生态环境稳定、良好发展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坚持从“两点论”和“重点论”出发,将人和地、人和资源等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就是要以改革激荡动能,释放活力和红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的管控体制,形成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治理局面,推动环境治理常态化。
准确把握“标本兼治”的治理形势。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到点还得到位,治标还须治本。坚持标本兼治,才能巩固好环境治理的发展成果,才能取得治理实效、形成治理长效。一方面,要在空气、土壤和水这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上下功夫,要优化交通、能源和产业的供给侧结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将落后产能淘汰,以煤改气、煤改电的方式促污染物总量减排,打响、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以此强基固本;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上加大力度,在生态平衡中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此同时,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务必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严格抓好环境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守护好青山绿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我们当以高标准和严要求,以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的定力和决心,久久为功地抓好生态环保工作,在全面小康的“全景图”中,绣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针一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5】
让“绿色”成为高质发展的“底色”
坐山养山,才能靠山吃山;蓄水养水,才有源头活水。生态文明建设历来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20__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五年过去,“两山”理念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袤美丽的中国大地上镌刻下了一幅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宏伟画卷。
生态观就是政绩观。作为“两山”理念的萌发地、起源地,浙江始终一以贯之地遵循的讲话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扬鞭奋发、蹄疾步稳。安吉县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致富;缙云县腾退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生态项目在绿水青山扎根;浦江县整治水晶产业,产值实现显著跃升……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无不在诠释着“绿水含金,青山有价”的金玉之言。在绿水青山间寻得金山银山,在“两山”通道间探得发展先机,已经从浙江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征程万里风正劲,20__年的新冠疫情蔓延世界,造成全球大流行。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在重塑“疫后”世界的过程中巧妙化解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历史的脚本里,留下中国“绿色治理”的浓重一笔?自当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
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向绿色转型要动力。绿色发展既是要求,更是出路。只有点燃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才能找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只有壮大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才能为经济转型增添强劲的“绿色动力”。纵观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升华。田园民居正在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新路,大型工厂正在向循环低碳的高效发展转舵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发展将成为今后中华民族最大的财富和最亮的品牌。
形成制度体系强支撑,向绿色机制要活力。要想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要着力清除制约绿色发展的重重桎梏壁垒,建立健全从源头、流程到结果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准确划定并督促企业严守生态红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考核指标权重,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政府部门的科学考评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标准要求的奖惩机制,定期监测、评价和公布绿色发展绩效,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有效形成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绿色发展循环结构。
营造生态理念大共识,向绿色风尚要效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向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和“思想原力”,让“两山”理念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再到新颖时尚的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把绿色作为自己生活质量高低的首选标准,为呵护碧水蓝天、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循环发展、低碳生活的生态价值,将绿色发展理念凝聚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践行“两山”理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绿水青山”的建设者与捍卫者,常抓不懈地打好“绿水青山”的生态战与保卫战,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富饶新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一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不见。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一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资料。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向强调生态文明。国家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完美: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应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就应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就应受这种教育。我们就应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秀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必须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构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这天,更就应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就应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就应吸取上一辈人的经验,珍惜资源,把地球转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7】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但环境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日渐加重,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也不再清澈,空气污染指数也在持续上升……
我国现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种: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些个问题中,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20__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从这些信息看来,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十分让人担忧。
中国也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面对这些个问题,我们应该要如何处理?①我们可以多多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新鲜空气;②我们要不随地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③我们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④我们不能够乱砍滥伐;⑤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备购物袋,筷子等;⑥我们不能够随意猎杀野生动物,而要保护野生动物;⑦我们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⑧我们尽量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来代替开私家车。
我们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环境问题就一定会有所改善,我们的环境也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让我们一起爱护环境,守护绿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