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法治宣传教育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助燃剂》,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法治宣传教育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助燃剂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农民群体是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群体,但是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法治建设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乡村法治建设仍然有待加强。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尊法守法用法,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扩大法律受惠面,这将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八五”普法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也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关键词:法治宣传 乡村振兴
在2018年1月2日,中央发布对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全面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内容,其中就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法治保障,法治宣传工作又是提升法治水平的基石,提升农民法治素养,让老百姓心中有法、尊法、用法。如何充分做好法治宣传,建设法治乡村,以法治宣传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发展,这将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法治宣传于乡村振兴之重要性
从“一五普法”到现今的“八五普法”,我国普法工作开展至今,法治二字已经深入人心。法律是一个国家维护正常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开展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养最关乎一个国家稳定繁荣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法律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无论是出现了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或者是房屋宅基地等相关问题,还是农民工讨薪,人身损害赔偿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权益维护,都需要法律武器来实现。但实践中能看出,现阶段农民对学法、用法的实效性还是很欠缺。虽然通过微信或者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了解到了不少粗浅的法律常识,但是真正面对法律问题之时还是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而由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农民一直被作为非重点普法对象,直到五五普法才将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农村因为其复杂性使得农民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法律信仰方面有先天不足的情况。而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需要坚实的法治基础,在基层的法治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经济建设需要法治宣传助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经济水平迅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更是迅猛发展。我县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乡村建设让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老百姓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虽有发展但不充分,城镇的法治宣传热热闹闹,但农民的法律意识依旧薄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反过来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促进和保障的作用。 一方面,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 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使农村经济有大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 同时, 也特别需要切实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确保农民和本地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信用, 自主决定其经济活动, 依法维护农村交易安全与合法权益,建设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乡村平安建设需要法治宣传保障
农村想要持续不断的发展,除了有好项目,好投资以外,更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依法行政,基层干部大部分都能依法办事,基层执法机关较过去更加严谨严格,基层司法机关保证公正司法,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自觉守法已逐渐成为农村多数地区的新常态。但是我们还是要认识到,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法律意识等方面都薄弱一些,加上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法律意识尤其淡薄。
在实践生活中不难见到,部分村民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第一时间并不是想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有些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虽然知晓一些法律常识,但还是缺乏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跟以前一样,以为通过“找关系”“拉帮结派”甚至是缠访、闹访的形式就能解决问题。有时问题没有解决,往往还激化矛盾,带来更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地方稳定。很多棘手的信访问题,有不少就是由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薄弱,不信法、守法、尊法所导致。现阶段国家正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在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不断给基层群众普及法律,让老百姓明白要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在保障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上,法治宣传教育不能淡化更不能走过场。
二、现阶段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存在的不足
仔细阅读十九大报告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依法治国出现的频次相当高,也证明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到了需要快速提升的阶段,而其中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方略要落实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提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下面将探讨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法治宣传需要合力推进
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在基层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复杂性,基层工作的繁杂性,很多乡镇虽设立了专门的普法机制,但普遍没有将普法工作重视起来,相关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去推进完成。虽然设立了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但是工作欠合力,平时的普法工作依靠司法所“单打独斗”,应付相关普法计划。而基层司法所很多都是人员短缺,且承载着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导致很多时候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法治宣传需要强化实效
一方面当前的法治宣传教育,很多是根据上级部门考核任务来进行法治宣传工作。在活动场所发普法的宣传单和手册,在路面上拉几条横幅,在开会的时候打两个会标等等,这样就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并没有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也没有真正起到普及的作用。二是没有根据农民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所需要的法律,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关法律没有很好的宣传,普法的深入程度相对薄弱,所以法治宣传工作上要加力度。
(三)法治宣传需要提升水平
现阶段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法律水平跟上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不断强调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但还是要正视我们自身的法律水平与实际工作的需求有差距。再因为基层工作的复杂和繁重,一人身兼数职,对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创新这一块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无法与时俱进,没用充分运用好相关平台。
三、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
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部门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有了经费保障,才更有动力去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细化考核细则,而不是简单地看资料,看照片。建立健全乡镇一级法治宣传机构,明确责任,壮大法治宣传队伍,确保法治宣传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二是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传播手段。可以用互联网、手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介为主,辅之以农村网格微信群普法的模式提高法治宣传效果。
随着科技发展,现今农村地区群众使用较多的是手机互联网的传播载体,其传播方式的生动性和形象化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易于农民接受。手机互联网的传播效果远比单纯的文字宣传要强,有利于农民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如CCTV今日说法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会发布一些经典案例以及处置办法,又比如中国普法,会对许多国家法律政策进行解读,生动的形式使得法治宣传效果更好,基层群众也更易于接受。老百姓看了这些案例针对自己的问题,心里就会形成印象,法律也就进了老百姓的心。所以我们也要去多多宣传、传播这些优秀的法治宣传平台,真正让老百姓接受自己需要的法律知识。形成“农民要什么,我们讲什么”的传播氛围,时刻把农民的信息需要、法律诉求作为普法传播的根本指向。
同时乡镇的村(居)委会要针对本村(居)不同的情况开展村(居)民小组的普法模式。开展村(居)民小组传播模式更侧重于是小群体传播,根据差别选择更合适的传播方式,具有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的传播特点。法治宣传要建立农村普法阵地,把普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农村地区,大众化传播更有利于普法活动的开展。大众化传播既包括普法人员的大众化,也包括普法信息的大众化,可以加深村民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
三是加大对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基层普法的骨干力量。加大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水平及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堂,聘请专业法律人士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贯彻“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干部只有自身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在各自行业和岗位上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才能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普法骨干作用,为农村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法治宣传更是法治乡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建设法治乡村,政策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普及法律知识不可少。做好法治宣传工作需要长效机制,需要创新,要让法治宣传最大限度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