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台阶》说课稿12篇(台阶说课稿部编版)》,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分享的《台阶》说课稿12篇(台阶说课稿部编版),供大家阅读。
《台阶》说课稿1
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8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设计意图: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
提问:让学生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学生各抒其见,教师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的、胸无大志。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四)全班协作,质疑解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如提问: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3.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设计意图: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五)拓展迁移:(4分钟)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设计意图: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
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
(七)作业设置:(1分钟)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设计意图: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五、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新屋--(有地位、受尊重)
台阶(线索)
要强--老实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台阶》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二>、教学目标简介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重点难点分析。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上早晚自习,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视频PPT1)
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室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展示课题:PPT2)。
设计意图
画面、音乐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PPT4)
2、学生整体把握(PPT5),要求复述故事情节。(PPT6)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PPT7)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PPT8)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PPT8)
设计意图:
①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
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读懂父亲
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①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PPT9)
②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为了台阶,父
亲付出了健康……(PPT10)
③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PPT11)。
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渴望得到尊重……(PPT12)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
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读懂作者
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PPT13-14)
设计意图:文者,情也。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再现,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无声文字的阅读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读出自己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说出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PPT15)
播放画面及崔京浩的歌曲《父亲》mp3(PPT16-24)
在音乐声中学生对父亲深情倾诉(PPT25)
设计意图:
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
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让我们都做文章的研究者吧。思考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PPT26)。可结合学生的问题,讲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PT27)。
教师可以预设几个问题:
①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④文章前一部分花了许多笔墨写以前的老台阶,有必要吗?
设计意图:
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教师总结
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胸无大志。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PPT28)。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设计意图:
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六、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应用了刘和刚的《父亲》mtv视频和崔京浩的《父亲》mp3,因为崔京浩《父亲》mtv视频与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不符,故采用mp3,并插入了父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事实说明,这些照片给了三学生很大的震撼。
2、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金>》、《背影》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本节课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故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3、教学主体部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采用了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样的顺序,脉络清楚。
4、课件制作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歌词及画面显现慢了一些。
《台阶》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台阶试验是九年级中考体育考试科目之一,占分较重,训练较难。台阶试验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具体情况视被测人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而定。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验定量负荷工作时脉搏搏动次数下降,在试验结束后脉搏的搏动次数恢复到安静状态使用的时间缩短,台阶试验指数增加。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技术技能目标:掌握台阶试验练习方法,并能测定自己的脉搏指数。
2、情感目标:通过有效的学习练习,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完美的身材,建立自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上下台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教学难点:跟上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准备:
(一)、课堂常规
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场地
2.由体育委员集合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目标
5.安排见习生,准备上课
(二)、准备活动
1.围绕运动场慢跑两圈
2.徒手操:
A.头部运动
B.扩胸运动
C.振臂运动
D.体转运动
E. 腹背运动
F.弓步压腿
G.侧压腿
H.活动踝腕关节
环节二、知识呈现:
1、动作名称:台阶试验
2、测试方法:初中男子台阶高40厘米,女子35厘米,做踏台上下运动,测定测验前安静时的脉搏。上下台阶的频率30次/分,节拍器的节律120次/分,按节拍的节律完成。
3、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1 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上,2 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 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 还原成预备姿势。上下一次的速度2秒,时间3分钟。做完后,坐立测量运动后1分至一分半钟、2分至2分半钟、3分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
4、动作重点:上下台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5、动作难点:跟不上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
环节三、新知巩固:
1、教师指导学生
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做法
3、教师指导学生集体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5、对学生做出鼓励和表扬,提出希望
环节四、课堂小结:
1、集体集合放松
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情况
3、布置课外练习
4、师生下课
环节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看示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了台阶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动作不到位、不能坚持练习,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台阶试验的重要性,应在以后的课上多强调七重要性及多示范指导。
《台阶》说课稿4
一、关于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台阶》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而且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现将五篇课文的相关内容列表如下:
篇目 作者 体裁文中主人公 主人公的身份 作品内容反映的时代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散文 阿长,大户人家的保姆 十八世纪末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父亲,失业的职员 十九世纪初
台阶 李森祥 小说 父亲,农民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老王 杨绛 散文 老王,人力车夫 二十世纪五、七十年代
信客 余秋雨 散文 信客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五篇课文,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从作品内容反映的时代来看,《台阶》所反映的时代距现在最近,如果以时间为顺序将五篇课文组成链条,《台阶》是这一链条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从作品的体裁来看,《台阶》是五篇作品中唯一的一篇小说,这对于丰富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意义。从文中的主人公来看,《台阶》写的是中国农民,这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教材选这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台阶》这篇文章的艺术水平略低于其他四篇。《阿长与〈山海经〉》和《背影》是名家名篇,《台阶》当然不能与之同日而语;《老王》塑造了一个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文章的语言饱含深情、结构严谨,非《台阶》所能比;《信客》行文流畅,条理清晰,读来兴味盎然,《台阶》在这一点上稍逊一筹。
由此可见,《台阶》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篇不可不读,又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细细品读的课文,教材将其作为略读课文,这一定位就是对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好的说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3)结合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4)把握文中的“父亲”形象及这一形象的意义。
2、情感目标
理解在艰苦中奋斗不止的中国农民;理解父亲;尊敬所有通过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人。
3、教育目标
学习“父亲”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甘人后、自立于受人尊重行列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字、词、句、段、篇,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要求,这是语文学习之“本”。“本立而道生”,在落实新课标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忽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据此,确立本文教学的知识目标。
(1)词语学习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环节,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词语的积累。初二年级学生的词语积累还十分有限,因此积累词语在语文教学中还不能淡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抓好词语积累。
(2)《台阶》是一篇小说,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了解小说的情节,是阅读小说的最基本要求。确立掌握小说情节这一教学目标,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时获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在学生掌握课文情节的前提下,从课文中选取关键的语句,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阅读时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使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得以明晰化和条理化,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抓住重点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4)“父亲”形象是课文着力塑造的形象,也是作者表达主题的载体,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意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培养出来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越来越高,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生感情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往往把父母为自己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对父母的辛劳却视而不见;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对他人的痛若却麻木不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台阶》一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位在艰苦中奋斗不止的 “父亲”形象,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材料,因此在本文教学中确立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3、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熏陶上,还要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中悟出道理,并将这种道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也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教《台阶》这篇课文,只有让学生从“父亲”身上悟出做人的道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确立的依据
1、重点
(1)“台阶”的含义;
(2)“父亲”与“台阶”的关系;
(3)“父亲”形象及“父亲”形象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父亲”造成高台阶后失落的表现
3、关键点
(1)“父亲”对高台阶的追求;
(2)“父亲”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关键点确立的依据:
1、重点
(1)课文标题是“台阶”,“台阶”在文中有两层含义。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是理解全文的基础,教学中有必要作为重点予以明确并强调。
(2)“台阶”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一线索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父亲”与“台阶”的关系。全文正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父亲”这一形象也是通过“父亲”与“台阶”的关系来塑造的,所以应将“父亲”与“台阶”的关系确立为教学重点之一。
(3)人物是小说的另一个要素,“父亲”是《台阶》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父亲”形象及这一形象的意义是本文教学当然的重点。
2、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课文中“父亲”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也没有接触过类似于“父亲”这样的人,所以学生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建成高台阶后失落的表现,而这一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文理解的深度,所以将“父亲”造成高台阶后失落的表现确立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予以突破。
3、关键点
(1)“‘父亲’对高台阶的追求”是课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内容,对这一要点的把握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教学中务必抓住这一点。
(2)“‘父亲’的性格特点”在课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分析“父亲”形象时,要注意全面、准确。
二、关于教法
1、自学导引法; 2、质疑探讨法; 3、创设情境法。
《台阶》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词语积累和阅读感知课文应放在课前来完成,但不能将积累词语和阅读课文简单地交给学生,要认真组织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注意给予引导,避免学生自学时出现盲目性。在词语积累上,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用投影屏幕显示出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和使用这一词语的句子,做词语积累卡片。在把握课文的情节方面,也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试着列出课文情节的题纲,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情节讲给同桌听,在把握课文的情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须于无疑处有疑”,这不仅是读书的一个原则,也是教书的一个原则。教学《台阶》一课也要组织学生质疑课文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课文中的很多内容离我们的学生十分遥远,学生也感到很陌生,教师可以调动自己或同龄人类似的经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关键点。
三、学法及学法指导
自学法、质疑法、探讨法。
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词语,通过列题纲的方法把握小说情节,通过质疑的方法解析“台阶”的含义和“父亲”形象等问题,通过探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始终关注学生的自学,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提出来。帮助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列出题纲,然后再整理出小说的情节。
在发动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时,注意学生提问的指向性,及时删除与课文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也始终给予相应的引导,保证学生解决问题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且不在细节问题上纠缠,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大的收获。
四、教学程序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积累词语、了解课文情节。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给予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表扬和鼓励。
3、在检查学生了解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情节。
4、在分析课文情节的基础上,解析“台阶”的含义。
5、在解析“台阶”含义时,由“父亲”和“台阶”的关系,过渡到“父亲”形象,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和“父亲”形象的意义。
6、选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深学生对“父亲”形象的理解。
7、品读课文片断。
8、布置作业。
(1)完成《台阶》一课的相关练习;
(2)以“父亲”(“母亲”或其他亲人)为对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练笔。
《台阶》说课稿5
我的说课题目是《台阶》。它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㈠先说教材,
《台阶》选自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写人单元,表现的是普通人、普通事。前两篇文章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与《背影》,均是讲读课,所以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单元提示这样要求:“……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这是本单元的总体目标,对本文而言,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标之一。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理念,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找到“父亲”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尊重父亲,热爱父亲的感情,也是我们预期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本文情节的单一,文字朴素的特点,无疑给学生解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将本文定为自读篇目,预计课时完成,当然困难仍然是存在的。由于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正是因为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父亲”的形象,具有比较开放的意义。所以分析“父亲”的形象,便成为学习本文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所以这个前提应作为突破全文的重点。
㈡再说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交流与比较,才能领略他人是如何处理同类问题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条捷径。这些理论与《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本文在学法上正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它的另一个根据是《台阶》文本的特点。“父亲”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是师生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教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总而言之,在学法上以学生自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既得答案发出质疑,从而巩固了原有知识体系。(接着说说板书,因为教法与学法的特点,板书主要突出“父亲”的话:“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作为主体板书,这也是全文的文眼。“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罗列于这句话的下方。)
㈢说教学过程:
⒈导入: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说起,引出父辈创业的艰辛,从此引出本课内容。
⒉整体感知: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文章,进行复述课文的比赛,评比出复述最佳的同学,本环节一方面以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较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并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巩固了复述技巧,寓教于乐。
⒊品味赏析:本环节是全课的重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品味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问题,学生分组等准备工工作,不再下赘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呢?还是从文本出发。全文由“台阶”高低问题引入,又以“父亲”建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告终,“台阶”充当了贯穿了全文的线索。“父亲”的形象在造屋的历程中渐渐清晰,“父亲”的性格特征也随着“台阶”的变化,而不断强化,所以要破解“父亲”的秘密,必然还要从“台阶”入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①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如何造好这栋新屋的?③父亲造好新屋后,有何变化?”这实际上给学生的讨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大主文方向,也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在对“父亲”形象特点进行赏析之后,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环节,即评价环节。可以是自评,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当然也可以是都是的评价,我们鼓励自评与互评。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来说,自评与互评就是一个调整自己知识体系,去不断容纳新鲜知识的过程,它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也能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增加,所以不仅评价的环节不可或缺,我们还提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㈣质疑与解答,
这个环节安排于“合作探究”之后,是为了给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预留5-10分钟,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总体结构上的,也可以是细微枝节处的,甚至可以突发奇想地联系课外,跨越其它科目,提出问题。教师一定要提供给学生什么既定答案,更不必要在一节课的容量内完成,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说到这,我想引用一首描述语文教学特点的诗歌来结束这次说课:“语文譬如花,社会乃其根,土活椒兰茂,源泉开江海深。”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处处开出鲜艳的花朵!谢谢大家!
《台阶》说课稿6
一、整体阅读,把握情节。
1.自渎课文,了解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2.讨论问题,理清情节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要点: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要点: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层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
要点: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二.集中讨论,分析形象。
1.说说你对父亲这个人物的看法。
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l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l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l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l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问题探究,把握主题。
1.设问;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l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l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1.请同学分别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大声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3.教师小结: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台阶》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现已编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本文主要记叙父亲为建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当新屋落成时,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的故事。刻画了一个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反映了人需要获得尊重的愿望以及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他们比较喜欢小说类文体,渴望了解不同的生活。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他们对小说文体已有了解。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看:学生阅读小说往往只关注情节,而对细节的敏感度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对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细节描写在文中的运用;能对细节描写的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中相关细节的分析,理解父亲的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从而热爱父亲,尊重父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四、教法设想
示范引领法: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品析细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决定采用示范引领法。教师对某一处细节进行分析示范,然后一步步放开,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分析。
自主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激发思维的火花,分享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的感知了小说的内容,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但是正如俞汝捷在《小说24美》中所说:“光有情节没有细节的小说,犹如一颗失去了槎桠的细枝、纷披的绿叶。光有人物没有细节,其人则是一句枯骨。”作者总是要紧紧把握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李森祥的《台阶》亦是如此。当我细细品读这篇小说时,文章的每个角落都给我或多或少的感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细品父亲,读懂父亲,读懂作者,与小说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
第二环节品析细节读懂父亲
1、教师示范品析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教师示范品评:这是第13自然段,写父亲在劳累之时坐在自家台阶的绿荫里“磨刀”,而眼神却始终盯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人家的气派,他感叹自家的台阶低,他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家也有高高的台阶,他谋划着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成跟人家一样气派,也让人羡慕的有高高台阶的新屋,所以目光是那么专注,以至于连柳树也摇不散;烟也越抽越凶,以至于“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以形写神,用简练的笔触凸现了一个“有理想、有生活目标”的农民性形象。
2、定向自主品析
教师指定一些细节,引导学生进行品析
教师提示: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语句,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农民的生活是复杂的,决定了作为农民的父亲的性格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把握人物,读懂父亲,就要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入手,仔细去品析这些细节。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力。 】
小结:一个要强而淳朴谦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也不怕苦肯拼搏又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跃然于我们面前。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读懂作者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设计问题:
“对于这样的一位父亲,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讨论。
这一部分内容将在“片段展示”环节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讲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第四环节心灵对话表述真情
教师设计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身实际,自问“‘父亲’给了我们粮食,我们给‘父亲’什么?
提示:请同学们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畅谈,各抒己见
(学生写作,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续写必须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是一种升华,也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益的启示。让学生发挥想象,既能开拓他们的思路,也能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
第六环节教师总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谢谢父亲:在读书笔记中,详细描述父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六、片段展示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读懂作者
过渡语:同学们,一个要强而淳朴谦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不怕苦肯拼搏又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跃然于我们面前。
“对于这样的一位父亲,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根据对小说情节的了解和父亲形象的把握,较容易得出以下认识:
对父亲勤劳朴实、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扬;
而对于对父亲为赢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感到心酸;
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对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寄予希望。这些认识则有一些的难度。
为此我将进行一下引导
首先介绍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父亲对台阶的追求,就是他对尊重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对于这些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父亲却付出了岁月,付出了辛劳,付出了健康,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心酸?父亲在这用劳动垫高自己人生台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谦卑,又怎能不让人给予同情和怜悯?父亲为建九级台阶的新屋做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准备,其根源不就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吗?
文中的父亲绝不仅仅是个案,可以说父亲是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个农民典型形象
因此作者倾注在父亲生上的情感,也是作者对于所有想父亲一样的中国农民的情感,这也是本文的主题。
《台阶》说课稿8
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 激情导入:3分钟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协作质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10分钟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4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1分钟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2、 教与学多边活动安排
每个教学环节都尽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注意对问题分层次整理,给每个学生机会,以提高其自信心。
3、 重点难点处理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可以用“三问”
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一问: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二问:父 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问: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4、 教学手段的采用
在理解父亲形象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同时放父亲修台阶的课件,引起学生共鸣。
5、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 老屋 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九级台阶 新屋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3.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3分钟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8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2、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设计意图: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提问:让学生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学生各抒其见,教师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的、胸无大志 。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四)全班协作,质疑解惑:(15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如提问:1.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 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3. 父亲 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设计意图: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五)拓展迁移:(4分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设计意图: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
(七)作业设置:(1分钟)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设计意图: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台阶》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台阶》,以下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方案。
一、说教材
(一)、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是继阿长与背影之后,以一位普通的父亲为描绘对象,体现了一代农民勤劳,质朴,厚道老实的形象。这位父亲以自己辛勤的劳动证明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尊严。作者以崇敬而又辛酸的文字幽幽讲述父亲,也向时代发出深沉的呼唤,呼唤先进的生产力的出现来结束农村落后的现状,结束这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二)、教学目标简介
【知识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文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理解尊重父亲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辅以诵读法,圈点法等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
1、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导读法:在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诵读法:通过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4、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分钟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因为有着卓越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但是,不知道我们同学关注过在身边为你默默付出的父亲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作者李森祥是如何来讲述父亲的故事的。设计意图:为使学生尽快融入到文章的意境,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2分钟读准下列加点字读音涎()水揩()尴尬()凹凼()黏()性蹿()上掺()上胯()骨撬()开门槛()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要求:①边读边圈点出重点语句,整理出故事的基本情节,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②找出文章的文眼
2、指名同学简要概述课文内容提示复述要点:
a、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b、父亲想建一间怎样的新屋?怎么建?
c、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设计意图: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
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
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20分钟
1、父亲付出大半辈子的辛劳建成的新屋只是比老屋多了六级台阶而已,为什么会如此艰难呢?
2、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谈谈你对父亲形象的理解。 小结:听完父亲的故事,掩卷而思,的确令人心酸。只为了建起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却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努力。但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却不一定能得到理解,甚至会认为是卑微的、胸无大志。但从父辈们骨子里所展现出来的勤劳、质朴、坚忍不拔,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核心吗。这也是最为令我们震撼感动的。本文的作者正是带着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复杂情感幽幽地讲述着父亲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台阶》一文让我们分明看到了辛劳中,重荷下走来的父辈,他们的愿望不大,天空不宽广,然而他们担起的重任,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通过筛选信息,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②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五)拓展迁移:5分钟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然后作口头表达。
设计意图:
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父亲的爱和感恩之情,实现了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六)质疑解惑:3分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为建起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可谓是终年辛劳,异常艰难,可作者却在老家三块青石板上花了大量的笔墨;新屋建成了,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七)师生小结:3分钟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
(八)作业设置:1分钟
①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②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设计意图:
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拓展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五、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九级台阶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设计意图:
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台阶》说课稿11
前面我进行了《台阶》一文的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五个部分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
从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编写看,《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注人类”的主题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体味人生”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3、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单元导语对单元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4、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课一个重点是借几个与小说内容相关的三个问题的讨论,感知“父亲”的形象。“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围绕“父亲”的形象展开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味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另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父亲。让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可以启示学生关注可能平时已经被自己忽略了的父亲,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增强学生写实的意识。
难点是引导学生体味那个特殊时代下的“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现在已经和“父亲”那个特殊年代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对“父亲”对九级台阶的追求感受不深,对“父亲”苦难的生活、艰辛的经历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很难理解,因而也就很难理解“父亲”那“谦卑”的性格。
二、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课标》和单元提示要求,结合小说《台阶》的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是这样确定教学方案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2、教学时间:1课时
3、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4、教学辅助:使用PP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
3、对学生的学情不甚了解,因此对提问的难易度和各环节所使用的时间估计不准确,有许多可变因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引,紧紧围绕着“读父亲,写父亲”来展开。
1、导入:用崔京浩的歌曲《导入》,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能紧紧围绕这篇课文来进行。
2、默读:默读其实是自学探究的一种方式,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分钟读500字是《课标》的最低要求。
3、合作探究:
首先屏幕投影三个合作探究的问题: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这三个问题抓住了小说的主线――“台阶”,也紧扣小说的主人公――“父亲”,由课文内容的梳理到人物性格品质的分析,水到渠成,自然达成,许多问题也会随着这三个问题的突破得到解决。
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较简单,有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父亲的要强和勤劳,对于父亲的“谦卑”,学生就很难理解了,所以是教学中的难点。
那个时代和现在相去较远,学生年龄尚小,“谦卑”这样的词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要想让学生准确地用“谦卑”这个词语来回答“父亲”的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里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运用诱思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分别体味“父亲”谦逊和自卑的性格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谦卑”这个词语,使学生对“父亲”谦卑的性格有较深的理解。只有这一点突破了,才能真正达到单元提示中让学生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
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是全班交流小组的研讨结果,这也是合作探究的一种常见方式。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发言、补充、赞同、反对,使答案更为明晰,使问题的探讨更为深入。
4、拓展延伸,实践演练:
首先屏幕投影写作提示:最难忘的是父亲的时候,他。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这里写作的重点是第二个空,需要学生展开叙述和描写,提示学生明确写作重点后就让学生写作,配上刘和刚的《父亲》是想引起学生对父亲的回忆和感激之情,教师只是巡视,帮助学生排除写作中的疑难。
用填空的形式来写作,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寻觅到写作的材料,直接进入到对“父亲”的叙述和描写中,便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两段精彩的叙述和描写进行写作,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完成了从内容到人物的分析,让学生对父亲的形象有了一个简明而准确的认识,教学难点的突破良好,在老师的引导,学生达成了学生对父亲谦卑这一性格的理解。但也有不足,比如课件制作中忽略了生字部分字体上的选择,选择的是隶体,因为隶体在笔画安排上与楷书还有一些出入,在学生对字的结构的把握上可能会出现误导。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是有些顾虑,有些地主让学生展示的还不是很充分,体态可能有些不够自然。在话筒运用方面还不是很熟练,老师和学生的语音扩出来可能忽大忽小,不太稳定。
《台阶》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一、说教材
1.《台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 二 单元第三课。《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虽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除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特点和文体特征,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定为,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继续培养读书习惯和能力。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语文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味作品赋予“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正确对待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也是我们预期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本文情节的单一,文字朴素的特点,无疑给学生解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将本文定为自读篇目,预计一课时完成,当然困难仍然是存在的。因为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父亲”的形象中蕴含的意蕴,具有比较开放的意义。所以如何挖掘理解主题就成为本课的难点。《台阶》的语言很简朴,但细节描写极富情感,学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故而将重点确定为:如何品析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亲形象的。
二、说学生:
1、 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A教法:预习法
《台阶》一文较长的自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如果全部内容放在课堂上时间不够。而且我们学校学生的语言功底差,应注意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故而课前布置预习:利用工具书,掌握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并搜集作者的相关材料;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课堂上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复述法:《台阶》篇幅较长,通过复述能快速抓住小说的情节,且能提高学生的概括与口头表达能力。
(二)讨论法: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三)诵读法:教读这篇文章,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B学法:学法具体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文在学法上正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父亲”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是师生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教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总而言之,在学法上以学生自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勾画圈点法。
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再读课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亲的内心世界”、 “深入探究,弄清台阶的深刻内涵”等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在人前都不愿意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在人群中无法将他辨认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值一提。但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层的感动和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二)、检查预习:课程标准认为八年级的学生仍要一如既往地进行字词教学。所以我我没有舍弃这个环节,而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作者的情况的了解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读音进行了及时的校正。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父亲为什么要执意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
3、在你心中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课文中哪些细节可以体现父亲的优秀品质?
(本环节主要采用快速阅读法、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四)、再读课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亲的内心世界
A、片段一:课文第18、19、20自然段(准备之时)
1、大声朗读这个片段,然后根据上下文在“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这样一句话后穿插心理活动描写,以第一人称穿插父亲的心理活动描写,请动笔写下来,三五句即可。
(这个地方耽误的时间较长,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动脑动笔能力有待提高。)
展示写作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父亲内心的情感?
B、片段二:品读课文第21自然段(砌成之时)
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C、片段三: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砌成之后)
朗读课文,哪些词语该重读?两个问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小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由于本文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所以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那么本文的细节描写取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感人,具有艺术韵味。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把握人物形象,不仅理解作者的构思技巧,学会解读小说的方法,而且潜移默化的引导其学会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五)深入探究,弄清台阶的深刻内涵
李森祥: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也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体会作者的情感,其实就是把握本文的主旨的过程,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六)板书设计:
台 阶
李森祥
勤劳
要强 父亲 节俭 富足 被尊重 自尊
渴望 自卑 无奈
当然,一节课下来后,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即能让学生、听者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我还是觉得比较难操作。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应该说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思维活跃,感情投入,对父亲的形象有了较深的体验,但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当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因为本人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太好,导致课堂延时,之所以拖堂几分钟,给老师们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是次要,主要原因还是想把课上完,怕误了第二天的周周清考试。
课已上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收获也罢,遗憾也罢,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语文课。